江城子

The Well-Tempered Clavier, Book 1/Prelude and Fugue No. 1 in C major, BWV 846 - Sviatoslav Richter

古水:

*Bach 330* --56
*
clavier sentiment*(黑白柔情)
*
sound of maestro*(大师原声) 之
巴赫 「平均律钢琴曲集」第一卷之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
(The Well-Tempered Clavier, Book 1/Prelude and Fugue No. 1 in C major, BWV 846)

        西方音乐是以七声音阶为基础,将音符按线性空间顺序排列,C,D,E,F,G,A,B七个不同音名得出12个音,再按平均律制修正,便有了24个大小调性,这一调律法则出现于18世纪初,然最早被真正贯彻于音乐作品创作之人便是“音乐之父”-- 约翰·塞巴斯蒂安·巴赫。
        巴赫分别完成于1722年及1742年的两组前奏曲与赋格曲集,是以24个调性为基础,或许其创作初衷仅为供那些精于键盘类乐器者练习或曰消遣,却以其对平均律的首次全面使用于音乐创作开启了先河,并以之影响了其后的海顿、莫扎特及至今日的所有音乐创作、演奏甚至聆听者。如果将巴赫比作音乐的诗人,那这平均律便是诗歌的严格格律,以音符遣词造句便是巴赫之最擅,作为复调音乐之集大成之作,精美的旋律、千锤百炼的主题和匪夷所思的创作技法,宛若格律诗中的用韵、平仄、对仗和组句,精工雕琢的极致结构无疑代表了巴赫器乐创作的最高成就,更是人类音乐创作中一座难以逾越的山峰,涵盖了音乐本身的一切。
        音乐始于词尽之处,却有其最终的归宿,平均律的方向性正佐证了一句话:“始之必达”。推荐的这一阕中的前奏曲亦是在巴赫逝世百年后,法国作曲家古诺改编创作的《圣母颂》之旋律基础。 

钢琴独奏: 斯维亚托斯拉夫·特奥菲洛维奇·里赫特***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Sviatoslav Teofilovich Richter 1915.3.20-1997.8.1)

专辑链接 (点击聆赏收藏)

   
评论(1)
热度(56)
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
© 江城子 | Powered by LOFTER